推荐教程“智星德州菠萝开挂怎么买”(原来确实是有挂)
4
2025-05-20
受访者供图,下同
在上海市徐汇区的一片寻常街巷里,居民们总能看到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她背着医药箱穿行于楼宇之间,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阿拉朱医生”。她就是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朱兰。从医25年,从坐等病人上门求医,到主动下社区签约居民,朱兰秉持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本色,在基层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筑坝值守”。如今,她和一名家医助理承担着辖区1829名签约居民的健康守护工作,不仅是千家万户的“健康守门人”,还是很多老年患者的知心朋友。除了开展日常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她深入学校、机关、医疗机构做了二十多场主题宣讲,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基层卫生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赤子之心:把诊室“搬”到百姓屋檐下朱兰1998年大学毕业后,20余年来扎根社区,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以爱心、真心和关心温暖患者心灵;以精心、细心和责任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居民张阿姨是朱兰的签约病人,一次,她在健康评估时一句“大便不正常”引起朱兰警觉。经劝导,张阿姨肠镜确诊早期结肠癌,及时手术后痊愈。朱兰深入家访发现其家庭常吃隔夜菜、腌制品且少蔬菜,存在饮食高危因素。她召集全家讲解大肠癌防治知识,指导调整饮食结构,并督促参与上海市免费筛查。
“朱医生连我们饭碗里的风险都管。”张阿姨儿子感叹。防大病、管慢病,张阿姨的案例正是朱兰扎根社区25年践行“健康守门人”职责的缩影,彰显家庭医生的独特价值。
作为上海市首批全科医生和全科团队长,致力于全科团队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带领团队为辖区2.1万余居民提供医防结合的服务,率先在社区开展慢病健康管理,以人性化的服务、令人信服的适宜技术获得居民的一致认可;注重团队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带领所在团队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改革先锋:“蹚”出基层医改新路径作为上海市社区医改的实践者——家庭医生,2011年起,朱兰积极参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推进和分级诊疗的探索。她配合中心率先建立“6+1”实施方案,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率先提出家庭医生十项细节服务举措,使得慢性病的管理率、控制率不断提升;率先对家庭医生的内部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编写了相关工作手册;率先对签约家庭进行家庭健康评估和分层分类管理,提升服务内涵。
2015年,朱兰配合中心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工作,在社区有效开展1+1+1组合签约、延伸处方、双向转诊等服务,探索了医养结合为一体的社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作为全科医生代表,2022年12月至今,她先后3次参加国务院及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多次参加国家卫健委宣传司组织的名医下基层义诊带教活动,用实际行动彰显医德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朱兰服务居民的照片于2017年在北京展览馆入选由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于2018年在上海展览中心入选“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展览。
潜心科教:培育全科医学"生力军"作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和《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朱兰积极参与全科学科建设、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及实践能力培训工作,组织召开了两届中华医学会全科青委科研论坛,参与多部国家级社区常见疾病诊治指南的编写,分别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参与《全国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8部医学书籍的编写。
社区科研方面,近几年来,朱兰负责及主要参与上海市市级、区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面对社区慢病不断井喷的现状,探索群组干预管理新型模式,获徐汇区医疗卫生技术奖。在深化家庭医生制工作中,积极探索家庭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获得上海市级科研立项,2015年作为区实事项目在徐汇区13家社区得到推广,后在部分外区外省市推广。2021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评上海医学科技奖社区卫生奖。
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实习基地的骨干教师,朱兰负责全科规培生、复旦大学医学生的社区带教,为院内多名市区两级优青的带教导师,获评复旦大学优秀带教老师。曾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参加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概论授课。2022年,朱兰光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作为优秀全科医生和学科领军人才,她在筑牢基层健康堤坝、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动社区卫生改革发展、推进全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