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最新疫情工资/新西兰一般工人的工资
11
2025-04-20
贝聿铭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将于4月26日至7月27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展览主题取自贝聿铭的人生箴言——“人生如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镜子。”上海,是贝聿铭求学和成长之地,亦是他建筑生涯的起点,这让此次大展备受关注。
贝聿铭肖像,摄于刚获选设计马萨诸塞州多切斯特的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之时,1965年。? John Loengard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Shutterstock
传奇建筑师贝聿铭(I. M. Pei ,1917–2019)是上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裔建筑师。从业70年间,他主持的建筑项目横跨辽阔地域,备受瞩目,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卢浮宫现代化改造计划、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地标性项目,这奠定了贝聿铭在建筑史与当代文化中的地位。1983年,贝聿铭成为第五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贝聿铭走上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楼梯。?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此次在PSA举办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将呈现逾400件展品,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公开亮相。展览由建筑师柯卫担任展陈设计。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生活和工作。这些展品不仅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贝氏家族于上海福开森路(现武康路)贝祖诒住宅(属中国银行所有)的花园中合照,后排:贝聿铭(左三)、贝祖诒(左六),坐者:贝聿铭祖父贝理泰(左五),1935年。?版权所有,由贝洽提供
贝聿铭,《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硕士论文中“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剖面绘图》,1946年。由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弗朗西斯·洛布图书馆提供。
贝聿铭出生于广州,1918年移居香港,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从香港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和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35年他赴美国学习建筑学,194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并于1946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硕士学位。青少年时期,贝聿铭在上海和苏州生活,这段经历成为年青的贝聿铭接触现代建筑的契机——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经历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巨变,1934年竣工的国际饭店更雄踞亚洲第一高楼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贝聿铭的硕士论文中提到了一个未能完成的建筑构想,就是在上海设计“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剖面图将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从公共海滨长廊望向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0–2008),多哈,2021年。摄影:穆罕默德·萨姆吉。M+委约拍摄,2021年。? Mohamed Somji
贝聿铭后来在回忆上海的童年印记时说:“我被它(国际饭店)的高度深深吸引,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彼时贝聿铭时常往返苏州上海,穿梭于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的江南庭园建筑与国际大都会现代景观之间。这些早年的多元文化空间体验为他带来启发,令他致力于在跨文化和现代环境中探索和演绎。
苏州博物馆(2000–2006)大厅框起了花园中的石景等主要景观,苏州,2021年。摄影:田方方。M+委约拍摄,2021年。? 田方方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于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由M+主办并首展,获得贝聿铭遗产管理委员会和贝考弗及合伙人事务所(该公司继承自贝聿铭创立的建筑公司)的支持,由M +设计及建筑策展人王蕾和荷兰鹿特丹Nieuwe Instituut (New Institute)馆长兼艺术总监陈伯康共同策展。
此外,“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也将于4月26日在浦东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下个周六,贝聿铭和陈逸飞,都是上海城市文化血脉相连的大师,他们回顾展,你会先选哪一个?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